古诗中提到:石榴红似火,鲜荔赤如丹。人们爱吃水果,这并不仅仅只是现代人的喜好而已。在古代生活中,也有很多人都喜欢吃水果。其实吃水果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象征的是一种富饶的生活环境,像一些普通的百姓家庭或者是社会更底层的人民,能够吃到水果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穷苦的人民,最多只能吃到一些野果子或者是自己家种的水果。
在历史中,和水果相关的历史人物其实也有很多。比如说人们一提到荔枝就会想到杨贵妃,一想到石榴裙也会想到杨贵妃。还有哈密瓜,很有可能很多人也会想到康熙皇帝等等。然后在众多水果当中,有一款水果的人气值也比较高,那就是苹果。那么古代的苹果和现代的苹果叫法会一样吗?肯定不会的,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苹果的历史也有2000年之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苹果的理解和苹果的叫法,自然也不一定完全相同。而关于古代的苹果的名称,其实说起来还比较唯美呢。
苹果是一种蔷薇科植物,拥有很多的营养元素。所以现在有很多老年人经常将"一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这样的话放在嘴边。其实使用苹果本身对于保健身体和美容养颜以及辅助胎儿发育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公元前2000年之前,苹果就已经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原始品种了。真正被引入人们的餐桌当中,是公元前1000年。这么一算下来,苹果的种植率是基本上就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了。所以现在人们一提到苹果的故事似乎就有好多,比如说亚当和夏娃曾经在伊利园里偷吃过苹果。还有牛顿,曾经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前是被苹果砸到了头等等。
在公元前2000年前,欧洲人食用苹果和改良苹果种植技术的历史,就已经被传播到了很多地方。大约在2000多年之前,中国境内也有原始苹果植物。这时候人们叫这种水果并不是叫苹果,而是叫做柰,这个字的读音和奈很像。在西汉时期,人们觉得这种水果它红红的很圆润,表皮是深红色,和其他的水果味道也不一样,香气也不一样,所以就有一种受人欢迎的趋势。
但西汉时期,人们觉得苹果也仅仅只是味道鲜美、香气扑鼻那么简单而已。只是把它当做一种食物,到了明朝时期,也就是李时珍的时代。人们会慢慢发现苹果其实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对于人体的身体健康等各方面有着辅助的优势。李时珍出生于1518年,从小接触医药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出,这类水果对于身体健康等各方面都有帮助,所以根据李时珍的宣传,很多人也越来越喜欢吃苹果了。但是这时候要注意,苹果的叫法是林檎,直到现在日本人还是这样称呼苹果。
由于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不断的加深,一些外来文化也影响到了中国人对于某一些事物的认知。比如说印度人就喜欢叫苹果为频果,然后根据音译的问题,中国人慢慢的也就接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将苹果的本来叫法改变成了符合中国人的一种口音,于是频果就变成了苹果,并且这种说法一直延续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