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自明朝引入我国以来,已经在中国发扬光大600多年了,估计当年明朝皇帝做梦也想不到,如今的苹果在产量与品质上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人类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虽然苹果已经培育的汁多甜脆,口感十足,可是外观周正、色泽艳丽的苹果更受人青睐,所以果农在产量提高的同时,要在苹果的着色方面下足功夫,才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苹果颜色主要是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花青苷构成,叶绿素就是未成熟时果皮的绿色,类胡萝卜素就是接近成熟时果皮的底黄色,而花青苷就是我们看到的红色,所以提高花青苷的积累量就可以促苹果颜色红润,而花青苷有由花青素、糖份及光敏器官组成,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树梢向阳的苹果颜色红艳。下面小哥从六个方面谈谈苹果着色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温度
研究表明,昼夜温差10℃以上便于糖分积累,提高花青苷的含量,有利于苹果着色,而温差低于5℃难以上色,由于中早熟品种成熟期处在伏天,这个温度很难达到,只有天降大雨,早晚凉爽些,才可以达到这个温度差,所以要及时在降雨前后脱袋上色,也可以在成熟期早晚向树体喷施清水,增大昼夜温差,提高糖度,促使苹果上色。数据表明白天温度长期处在30℃及其以上,上色是很缓慢的,除非白天维持28℃以下,夜晚15℃左右上色才迅速。
二、光照
果农都知道,采摘苹果时靠近顶端,没有叶片、果枝遮挡的苹果颜色红润多,而内膛遮蔽严重的红润少,这就是阳光引起花青苷积累多导致的,所以要从6月开始持续到9月进行夏剪,疏去密枝、病枝、直立枝等,摘除黄叶、枯叶、病果、畸形果等,确保树势层次分明,通风透光,枝不压枝、叶不粘果,果实光照充足,苹果着色就好。
也可在果园地面铺设反光膜,用绳子、石头等固定在果树树冠投影里,利用阳光的反射增加果树的下部及内膛果实的光照面积及强度,可很好的增加苹果的着色度。
三、脱袋
为了苹果好看,果农一般都选择套袋技术,套袋时间、注意事项等绝大部分果农都特别在行,但何时脱袋缺没有人真正关心过,一般来说,苹果要在袋内3个月以上才能褪去叶绿素,少于这个时间,花青苷积累不够,上色不完全,有的虽然套够了天数,可是由于树势弱或套袋质量差,糖分积累少,花青苷积累缓慢,上色不佳,尤其袋内叶绿素褪去速度慢,后期脱袋后容易引起返绿现象,再想上色难于上青天,后悔就来不及了,所以脱袋要等同于套袋一样重要,一定要依据袋子质量、树势强弱、光照雨水等综合因素合理判断,正确的时间脱袋有助于苹果着色。
四、叶面肥
苹果叶片一方面进行光合作用,把光合产物输送树体各个器官;另一方面自身水份蒸腾,带动根系快速运转土壤各种元素水份,苹果后期,除了根部追肥外,可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增强树势的同时,快速提高苹果的细胞分裂,促使糖分增加,提高内在品质,从而达到着色目的,此期硼元素少施,不然苹果的类胡萝卜素增多而导致果实变黄。
五、水分
苹果着色期适逢夏季高温多雨,干旱严重的土壤加重根系呼吸作用,致使土壤养分吸收不足以供应果树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的需要,加之高温天气果树蒸腾作用大,从而使果树叶片萎蔫、果实增加日灼果风险变大;而突降暴雨后,果园无法及时排除积水,或雨后爆晴,土壤板结严重,均对苹果着色产生较大影响,着色期更要注重水分管理,果园应该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可植草或树根部铺设鲜草等改变果园小气候,提升花青苷的浓度,促使苹果着色良好。
六、合理负载
过量负载不仅容易形成苹果大小年现象,而且苹果互相挤压,光线受阻,影响花青苷的合成,所以要合理负载,一般做法是按产定果及看树留花,一是剪枝时注意观察每一棵树大概多少枝条,根据树龄及树冠,粗略估算,然后细数其中一枝条大概多少花序,平均即可知道每枝留果数,剪枝也得心应手。二是看苹果品种,结果多少、果子大小的品种,剪枝考虑一棵树的承重量,每枝大概分担多少重量,留花序心中有数,剪枝得当,也可很好合理控制负载量。这样苹果就很容易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