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眼中,一向被视作平价水果代表的苹果,这几个月来“身价”抬了不少。
-买得起苹果吗?
-手机买得起,真苹果买不起。
炎炎夏日,走进路边的水果超市,拿起价签一看——单个苹果7块钱,本打算跟着食谱吃苹果减肥的姑娘们不由得心疼起钱包。
“车厘子自由”的热度没有维持多久,就被来势汹汹的“苹果自由”概念取代了。
“网红水果”运费贵,营销多,卖得贵,现在连苹果也变成“网红”了吗?
水果店也很委屈——我们真没赚,苹果今年的进价就是贵了,而且消费者舍不得买,甚至还亏了。
今年以来,水果价格不仅在线下销售渠道上涨明显,线上渠道也在大幅上涨。著名苹果产地烟台、栖霞等多地,苹果的供货价格都有所上涨,部分地区苹果价格甚至上涨近一倍。
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最新国内红富士苹果批发价格波动情况中,今年5月份的批发价格9.47元/公斤,而去年同期批发价6.32元/公斤,涨幅为49.83%。
不选择苹果可以,但其它的水果也不便宜。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第21周(5月17日—5月23日)重点监测的5种水果平均价格为7.77元/公斤,环比上升4.5%,同比上升32.7%。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今年2-4月全国鲜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8%,7.7%,11.9%,分别影响CPI上涨约0.09个百分点,0.14个百分点和0.22个百分点。
水果涨价,最直接重要的原因是去年水果供大于求。
2018年是我国水果和农副产品均创出了近年来的历史新低。果农盈利较少,不少果农砍伐果树导致种植面积减少。
加之受极端天气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今年四月份南方地区一直处于大雨状态,导致水果供应端出现明显减少。
另一方面,物流运输、人工等综合成本价格的上涨,也推高了水果价格。
前一年水果卖不出,果农不好受,后一年水果产的少,消费者不好受。
今年的苹果价格,实际上体现出了多年来农产品低价位运行后的反弹,反映了农产品直接生产者对于增收的渴求。既要鼓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要防止“一窝蜂”式的产能过剩,做到供需平衡。
电商平台掌握的大数据与农民消费者的直接面对面有利于破解这一局面。
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发布《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其中显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上,2018年,阿里巴巴线上平台达到1611.75亿元,占市场份额的75%。
2018年4月,阿里的“亩产一千美金”正式落地。
去年,不少“水果滞销,帮帮果农”,“不要钱,出运费就全拿走”的信息在网络上被大幅传播。信息源真假难辨,一些消费者好意花高价买水果献爱心,收到的全是早已坏掉的水果。真正面临困境的果农也没能从中获益,看在水果烂在地里,狠下心砍掉了果树。
阿里巴巴通过“村播”计划,用不同形式培育的“农民主播”达10万名。由专业主播带着农民朋友站到镜头前为家乡的农产品吆喝。
消费者直接看到心仪的农产品,亲眼目击农产品的生产地,听到种植果农们的详细介绍,目睹农产品的采摘、包装、运输,自然有信心下单。
去年仅一场线上直播活动,让灵宝苹果一天之内卖掉了35万斤。目前淘宝直播平台平均每月有6万场农特产品直播,月均成交达1.5亿元。
同时,以苹果、红枣为代表的一批有中国特色的期货合约的推出,能够理顺产业链中的价格传导机制,促进相关产业的标准化、集约化。
长期看,形成合理的供需机制,我国水果产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短期看,随着六七月份夏季时令水果种类增加,市场总供给量会明显加大,价格有望回归正常水平。
刚下枝头的海南火山荔枝,湖北秭归集采基地里的脐橙,远比进口车厘子物美价廉的烟台大樱桃……喜欢吃水果的各位又可以大饱口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