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邦家居2021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志邦家居创立于1998年,是专注于全屋定制家居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安装服务的公司,产品包括整体厨房、全屋定制、定制木门/墙板、成品配套等四大家居品类。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围绕为客户“装修一个家”的核心开展业务,向客户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的整体定制家居解决方案。  志邦目前拥有三大品牌,分别是向中高端家居消费者提供厨柜、全屋定制、木门/墙板等定制产品的“ZBOM志邦”品牌,向互联网思维的刚需家居消费人群者提供全屋定制产品的“IK”品牌,以及“FLY法兰菲”配套家居成品。公司业务立足中国,遍布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参股澳洲最大的厨柜商IJF公司,2019年投资设立美国子公司。  图:厨柜、衣柜、木门和成品家居  (二)经营模式  志邦以“更懂生活”的经营理念,通过各渠道销售商和整合服务商,共同为家居消费者提供整体厨房、全屋定制、定制木门/墙板及成品配套等全屋装修一站式解决方案。依据客户个性化设计需求,采用订单式柔性化生产,为其提供家居定制产品及设计安装服务。  1、产品研发及应用设计模式:  公司设有产品研发中心,通过深入的市场洞察和客户需求分析,结合全球行业材料、工艺及审美趋势,形成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定制研发方向。产品研发过程中,以项目方式推进产品开发,形成全屋定制产品开发套系化,弱风格化,尺寸模数化开发理念。新品经研发、试制、评审、试销等多个环节,以生命周期为主题,场景化展示推广,促进体验式营销。  产品上市后,公司设有应用设计中心,自主开发“云设计”终端应用软件,使客户能够直接参与个性定制设计过程,实现迅速出图、一键下单,以“样品+户型+VR实景”方式,全方位增强客户体验。  2、供应链模式  (1)采购模式公司原材料采购,主要包括板材、台面及五金配件等代工配套产品;成品采购主要包括厨房电器、配套家居等。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由采购中心统一负责。采购中心根据公司的生产计划,保证生产所需并留有一定的安全库存,安排实际采购品种与采购量。公司采购中心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共赢关系,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及时供应和成本最优。公司供应商中板材供应商主要为Green river、奥地利爱格,功能五金件供应商主要为德国百隆和海蒂诗,其他供应商主要集中在江浙和珠三角地区。  (2)生产模式在生产制造方面,以销定产,采取自行生产为主,工序外包和OEM生产为辅的制造模式。公司拥有先进的定制生产基地,并结合家具生产软件信息技术,利用全国经营的规模化优势,制定科学、高效、低损耗的优化方案,将自动化生产系统与大规模敏捷制造技术成果相结合,进行模块化拆分,标准件规模化生产,非标件柔性化制造,实现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形成高度柔性的生产体系。  (3)物流仓储模式公司以齐套、齐户交付为目标,制定承运公司准入、考核、相关方评价等制度,并进行优胜劣汰,在转运过程中通过配送专员驻点管理与指导,减少货损。公司建立了以制造部门为中心的信息系统串联仓库,通过立体仓位,准确、快速流通发运,实现产品高效率,低成本,少差错,及时准周交付。  3、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模式,主要分为C端直接服务家居消费者的直营加盟连锁销售模式,和B端通过精装地产商间接服务于家居消费者的大宗业务销售模式。销售渠道以加盟商销售为主,直营零售为辅,同时大力开展国内大宗业务和海外业务。  (1)零售渠道模式  通过直营零售商和加盟商的渠道通路,共同为C端家居消费者提供上门测量、设计个性定制方案、柔性生产、安全配送、上门安装等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直营零售商与加盟商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  a.线下终端门店:包括全国性和区域性家居卖场门店,如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富森美家居等;地方建材商圈的临街店铺,如上海宜山路建材街等;  b.传统家装公司合作渠道:通过在家装公司展厅出样,为家装公司客户提供定制部品及服务;  c.整装公司合作渠道:与区域性整装公司的合作,为整装公司客户提供定制产品及服务;  d.其他销售渠道:创新渠道,如线上直播、社群电商等。  (2)整装渠道销售模式  公司与全国性大型整装公司合作,为其全国客户提供定制产品和服务。  (3)国内大宗业务销售模式  国内大宗业务以与龙头地产公司战略合作及全国业务代理相结合的模式,为B端大型精装地产商提供合理设计、按需定制、批量制造、准期交付的产品和服务,以此来满足精装地产的C端业主对家居消费的需求。大宗业务主要是通过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转账的结算方式。  (4)海外业务销售模式  公司通过直营海外大宗业务销售方式,向海外精装地产商销售定制家居产品,或通过海外定制销售公司向地产商提供产品与服务。  (三)行业情况说明  我国定制家居行业萌芽于上世纪90年代,志邦创始团队是中国定制家居行业最早的开拓者之一。志邦从厨柜起家,专业化布局。经过多年的发展,伴随着房地产大周期的市场红利,定制家居整体行业高速增长,志邦从区域性名牌走向了全国驰名和全球化布局。家居消费以新房为主,家居消费整体需求受住宅房地产市场销售量的影响。2010-2017年,房地产销售面积、竣工面积快速增长,定制家居行业处于红利期,行业龙头品牌通过主打产品厨柜或衣柜,以单一品牌快速扩张复制,完成全国布局,并与地方性品牌迅速拉开差距。随着龙头公司规模化生产能力提升,规模效应体现,定制家居成本持续降低,性价比优势凸显,逐渐替代手打柜体市场份额。同时,因空间利用率高、个性化程度高等优势,定制家居进一步替代成品家居市场份额,行业渗透率整体上升。2017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步入严调控周期,商品房销售增速趋缓。但由于行业整体集中度较低,且龙头公司逐渐完善全屋定制的布局,行业天花板提高。志邦顺应行业趋势,率先开展全屋布局,目前产品已经包括厨柜、衣柜、木门、成品配套等。伴随消费升级和精装修政策,品类协同效应突出、生产管理优势明显的公司取得了优异的业绩表现。凭着多年的行业深耕、积极良好的上下游关系和行业领先的多品类布局,志邦将更好地实现人们对家的美好想象。  1、全屋定制行业的品类扩张,带来单一客户价值放大趋势  相比单品定制,全屋定制更有利于合理利用居家空间、个性化款式和色彩搭配,也符合年轻一代消费群体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费模式。全屋定制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定制家居品牌进行品类扩张,强调整体定制,成为未来行业发展主流趋势。在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需求的同时,定制家居企业也实现了客单价的提升以及获客成本的降低,在零售端将更注重单一客户的价值而不仅仅是订单量的爆发式增长。  2、地产竣工交房周期,驱动业绩短期内上升  定制家居的需求场景中,新房装修占比较高,因此家居制造业收入与地产周期有一定的相关度。商品房的预售模式为“拿地-开工-预售-竣工-交房结算”,定制家居的需求发生在交房前后,主要涉及开发商交付精装房前的大宗业务,或交付毛坯房后的零售及整装业务。根据wind数据(国家统计局),从2016年开始,住宅竣工面积持续低迷,期房销售面积不断增长,交房缺口不断扩大,2016-2020年累计积累了26.6亿平方米(期房累计销售面积-竣工累计面积)交房缺口。更多的交房缺口意味着更多的房屋在未来期间竣工并交房。这一交房缺口从2018年开始修复,2018年起竣工面积月度累计增速降幅收窄,2019年实现正向增长,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其后实现快速增速,延续增长趋势,预计竣工情况将继续改善,带来交房数量的增长,对定制家居行业短期内有较高推动作用。  3、精装修政策的推广使大宗业务重要性提高  近几年,全国精装修住宅开盘数量呈现出高速扩张的状态。精装修要求开发商交房时,厨房和卫生间等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根据奥维数据,2018年精装房家装中,厨房部品(厨房水槽、厨柜等)配置率均在95%以上。随着2019年住建部出台的《住宅项目规范》,国内商品房住宅精装修开盘套数约为340万套,精装修渗透率达到32%。疫情影响下,2020年精装市场规模虽没有呈现连续几年的高增规模,但也基本持平。全年精装规模325万套。6月市场回正后呈波动增长,预计疫情造成的恢复期将在2021年反弹增长。根据奥维近5年精装监测数据及拿地数据增长态势,去掉疫情特殊因素,加上国家环保政策、精装频繁发布政策驱动,预计未来两年将继续保持25%的增速。2021年预计超过400万套,2022年预计超500万套。未来十年中国精装修市场尚有50%增长空间。随着全装修发展,城镇化和老旧小区改造的持续推进,将激活房地产需求,品质精装住宅延续趋势。在此背景下,定制家居行业,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的工装业务占比将有明显提升,大宗业务渠道重要性凸显,将推动定制家居行业稳定发展。  4、新零售模式使销售渠道更加多元化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的新零售兴起。消费者的购物习惯逐渐发生改变,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在互联网浏览挑选产品。同时,互联网提供的定制家具的前置性导购信息打破了家具消费中的诸多信息不对称,使其消费趋向透明。各家居企业产品销售渠道呈现多元化,线上销售及整装企业渠道成为新亮点。这是电商对定制家具的革命。通过线上预订+线下体验+实地测量的模式,定制家具行业线上销售占比正在逐渐上升。未来,直播等电子商务模式将成为现有实体门店销售模式的有效补充。  5、智能家居的发展为定制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智能家居是指以住宅为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由硬件(智能家电、智能硬件等)、软件系统和计算机平台构成的生态圈,具备自我学习等功能,能够收集、分析用户行为以提供个性化服务。随着5G时代的来临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住宅中智能化应用的场景会大量增加,使得不同场景和需求下家具的设计需求也更为多样化,这会为家具行业尤其是定制行业带来较大的机遇。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2021年将达到4369亿元。目前,大量的互联网企业、通讯企业、家电企业以及家居企业已开始进入这一领域,而智能家居与定制家具的结合将会为家具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1上半年,房地产限售和限购政策依旧严峻,“房住不炒”的概念深入人心,家居行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2021上半年,我们始终坚持围绕战略和全年经营目标,以更大的努力积极开展了各项工作。我们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激发团队、赋能加盟商;调整优化产品结构;融合厨衣门业务版块,重点发力全屋定制市场;深耕经销渠道,经销商门店数保持快速增长;紧抓整装业务势能,全面布局整装渠道合作;持续开拓大宗战略客户合作,并开辟木门工程业务渠道;设计软件升级推广,持续打造设计领先优势;报告期内,志邦实现营业收入19.08亿,同比增长55.8%,净利润1.52亿,同比增长199.4%,公司整体经营目标全面完成,实现营收、业绩稳步增长。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渠道  主营业务收入-品类  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的重点工作如下:  (二)主要经营工作:  1.研发重构产品力,设计提升竞争力  1)研发重构产品力:  报告期内,公司在家居空间研发方面,着力于提升客户体验,聚焦客户需求及市场变化,以助力销售为核心,在整合厨、衣、门、成四大品类的资源后,以产品套系化的的模式进行融合式规划及开发,实现产品开发的套系化。  报告期内,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针对不同渠道特性开发渠道特供产品,全品类产品空间与多组合功能模块的产品策略。另有整装渠道以“志邦”和“IK”双品牌运营。公司始终重视技术创新,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研究开发费用投入为1.39亿元,占营业收入7.26%。通过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开展研究开发新项目,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实现客户价值为最终目标,提升公司未来发展的竞争能力。  2)设计提升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为打造终端设计竞争力,赋能终端一线的设计师,通过搭建统一运营的设计师平台“志邦设计谷”,打造专属志邦设计团队互动交流平台。通过该平台全面推行设计师资质认证持证上岗,系统管理设计团队,实现海量设计案例资源共享,将设计优势及时传递到终端,解决加盟商设计订单消化问题,赋能加盟商快速培养专业设计团队,提升设计师能力。  报告期内,设计提升围绕人、工具和设计三个维度。在人才建设方面:进行设计师人才梯队和设计培训体系建设,开发更多设计能力提升课程,加强对设计人才的储备,输送到营销和终端,通过营销一线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变化,进行长期跟进和培养,不断提升设计师设计能力,并完善平台运营机制和制定平台奖励机制。在设计工具方面:基于产品力的价值再造,优化设计工具,进一步加大升级软件在全国的推广力度,力求升级软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覆盖;在全国升级软件推广的过程中,加大产品标准应用推广。根据营销一线情况的实时反馈,不断优化、完善升级软件。在设计内容方面:一方面整合家居生活研究院梳理设计章法,开发产品标准应用场景,进行培训和推广,另一方面不断丰富案例库,给终端设计师提供更多的新生代生活提案的参考,提升设计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为打造差异化的终端设计竞争力,公司3.0版全屋设计软件“云设计软件”,成功将公司不同风格产品的标准结构、产品模块全线导入。现已在全国多城市同步推广应用。云设计软件的全面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终端设计效率,降低了遗留单差错率,实现“一键下单”的同时,还打通了设计到安装的全流程,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2.多渠道发展,全品类扩张:  1)线上新零售渠道: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周杰伦”“专业专注”等品牌IP,聚焦头部移动互联网平台(阿里、京东、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等),调研市场行情、搭建私域流量池、分析客户画像,开展精准数字引流、线下转化全流程客户服务转化;重点赋能全国重点城市,孵化、培育加盟商新零售团队,搭建一套新的引流、转化体系,提高加盟商整体营销获客、服务转化能力;抓住直播风口,斥资打造全场景直播间和专业的直播团队,为终端开辟了全新落地转化模式;建立自媒体营销和传播矩阵,围绕定制设计知识、产品实力、大咖分享,赋能全体经销商内容制造,提升品牌拉力,降低获客成本;公司持续推广“U客”平台软件的使用,实现一个入口,二个终端和九大赋能的加盟商门店数字化运营模式,整合数字引流、电商拓客、线上社群、全民经纪人、老客户营销、粉丝会员裂变、直播落地等模式实现线上客户的精准导入,在疫情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抓住机遇,抢得先机。  2)线下渠道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把握消费升级趋势和线下市场年轻消费人群的消费特征,强化厨柜业务下沉市场的店面布局,完善衣柜业务空白市场的全国布局。公司通过不断招募优质加盟商,完善从招商、建店到运营的加盟商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等方式,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优化加盟商结构,帮助加盟商提升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相关产品

评论